测量仪器的检定又称计量器具的检定,简称计量检定或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包括检查、加标记/出具检定证书。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则是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具有测量不确定度。
检定和校准的联系
1、检定和校准都是测量仪器特性的评定形式,是确保仪器示值正确的两种最重要的方式。
2、检定和校准都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3、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按照相同的测量程序进行的。
1、性质不同。检定具有法制性,属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检定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人强检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校准不具有强制性,是企业、事业单位自愿的溯源行为。
2、内容不同。检定是对测量设备计量特性和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校准主要是确定测量设备的示值误差或给出修正值。
3、依据不同。检定必须依据检定规程(JJG),校准依据的是校准规范(JJF)、校准方法或双方认同的其他技术文件。
4、结果不同。检定必须做出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通常不判断测量设备合格与否(同一设备用于不同场合,计量要求就不同,无法按统一要求进行合格性判定),若客户明确使用目的和计量要求时,也可确定某一特性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5、证书不同。检定出具检定证书或不合格通知书,检定证书上需要提供测量仪器所满足的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和检定周期(如给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包括有效期可能产生的变化对检定结果的影响)。校准则出具校准证书/报告,需要通过计量溯源性提供测量不确定度,一般不给校准周期,不考虑校准对象的性能今后可能产生的变化,该变化由用户自己考虑。